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2025-04-09


   

王玉堂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体现了政党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和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气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改革是一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深刻变革,事业因改革而兴,国家因改革而强,政党因改革而永葆生机活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彻底的革命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改革探索、敢于创新创造、善于识变应变的鲜明品格,形成了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以严的标准在一次次顺时应势的改革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党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从此找到正确方向、走上正确道路,历史性地开启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进程。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我们要建设的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建设一个大党”的目标本身就体现着“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不断提升,不断向“建设一个大党”的目标迈进。在中国革命一次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谋划和探索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使党在一次次看似无望的危难中力挽狂澜、绝处逢生,在一次次拨乱反正的斗争中重振旗鼓、奋勇前行,在一次次浴火重生的锻造中走向强大、走向成熟。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党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受执政考验。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党“充分预见到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挑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远见和历史主动精神,向全党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庄严号召。“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同样体现着“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建设“一个好党”的要求:“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从“建设一个大党”到建设“一个好党”,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建设党的政治自觉。围绕建设一个大党、好党的目标,我们党根据执政后历史条件和使命任务的变化,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深入开展整风整党,坚持用严的标准、严的要求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提高党员条件,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加强党内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所有这些,都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增强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战斗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标注伟大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重要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中国人民从此踏上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先后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议。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教育,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进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执政力、领导力和战斗力。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党在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展现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标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凝聚力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贤任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发挥制度治党的治本作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坚定和自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使百年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和卓越领导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两个“长期存在”的科学论断,表明党的自身建设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更严的标准在深化改革中持续推进,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更好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