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松绑赋能聚力
赵梅茹 近期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深化系统治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激发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办实事、破难题、解民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坚持松绑减负,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根源抓起,厘清职责边界,精简基层事务,优化督查考核。要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清单、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分级定向明确职能职责,让基层干部知道“该办什么事、要担什么责”。要大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合并内容相近的工作群,及时清理注销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群,让基层干部从忙着“回复收到、群聊打卡、图片佐证”等指尖操作中松绑减负。要统筹把握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着力纠治“留痕”思维,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不简单以发文开会、拍照打卡、台账资料、学习笔记等作为考核依据,从重点考“台账”、查“痕迹”向重点考实绩、看“潜绩”转变。 坚持强基提能,让基层干部善为愿为。为基层减负,目的在于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强化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要充实基层力量,从严规范借调基层干部,对空编未满且工作力量明显不足的及时调配补齐。要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田间课堂、基层党校、现场教学等多种途径,常态化组织开展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培训,让他们的肩膀更硬、本领更强,着力锻造一批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基层治理“生力军”。要强化关心关爱,严格落实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交通补贴、考核评优、职级晋升等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及待遇标准,始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细化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 坚持聚力赋能,让基层干部奋发有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统筹推进,切实做到松绑不松劲、减负不减责,推动基层减负与干部担当实现“良性互动”。要深化党建联建共建,组织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进行精准结对,推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村(社区)“双报到双评议”,健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长效机制。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中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要进一步放权于基层、还权于基层,把更多的资源要素、管理权限下放给基层,让基层少一些压力与阻力,多一些动力和活力,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