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深处铸忠诚——记加格达奇林业局质检验收大队副队长王福星

2024-06-04


   

王福星(左一)对加林局退化林修复工作进行产中指导,检查苗木补植情况。       
    李宝鑫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任露露

“当我感觉疲惫的时候,抬头望向远山,依稀能看到大兴安岭开发建设60年来为之奋斗、奉献、牺牲的先辈身影,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几代务林人始终不渝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王福星是加格达奇林业局质检验收大队副队长,是一名“70后”,自1996年从部队转业便在加格达奇林业局扎下了根,成为了一名营林工作者,一干就是28年。抱着“退伍不褪色,青山建新功”的信念,坚守在营林生产一线,先后被林业局授予了“营林绿化先进工作者”“最美育林人”“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大兴安岭地区劳动模范”,2021年被授予省国资委系统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3年被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授予“最美育林员”荣誉称号。

退伍不褪色 营林建新功

1996年,24岁的王福星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加林局工作,从一名军人变成了一名务林人,他一头扎进了大山。工作该咋干?营林工作该如何开展?他一头雾水,找不到方向。凭着在部队练就的韧劲,王福星虚心向前辈求教、刻苦钻研,技术规程、验收标准、操作规范等方面的书籍从不离身,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提升自我。很快,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营林工作的行家里手。

“出门天破晓,披星戴月归”这是营林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家常便饭。夏季头顶烈日,忍受蚊虫叮咬,冬季顶风冒雪,已经习以为常。他每天一走就是十几公里,赶上雨天还会浇个“透心凉”。冬季蹚着几十公分的积雪,灌进裤腿的雪化了又冻,膝盖以下成了“冰棍儿”,衣服、鞋子被刮烂了,脚底磨起水泡,行走时树枝抽在脸上留下一道道血痕。

在一次造林验收过程中,王福星不小心触碰到马蜂窝被马蜂叮咬,眼睛肿得看不清东西,高烧不退。他还坚持着在同事的配合下完成验收工作,被同事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营地。王福星坚定地说:“我觉得这些艰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我曾是军人、现在是务林人,更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

为森林繁茂接续奋斗 把绿色事业传承下去

春造林、夏抚育、秋补植、冬验收,一年四季,营林工作周而复始,看着草木从发芽到落叶,从青翠到枯黄,王福星体会到的不仅是艰苦与辛酸,还看到一株株树苗在他们的辛勤抚育下,茁壮成长,直至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那是他心中的骄傲。

2017年,王福星被任命为验收队副队长。为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把作业质量关,一到营林生产季,他就深入基层单位作业组,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作业人员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手把手教授他们苗木种植、运输、整地、植苗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他的足迹踏遍每一个作业小班。“能当天整改的绝不过夜,不能当天整改的限期达标,抓住营林生产的黄金季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王福星一脸认真地说道。

为了把好验收最后一道关口,他和队员们认真细致地核查,白天穿梭在山林里,夜晚带领队员在帐篷里整理外业材料,为了一组数据的真实性,不知要往返多少次山岭和临时驻地。

某些作业质量不达标的承包户为了验收合格蒙混过关,多次找关系想通融一下,都被王福星严词拒绝了,有些人说起了风凉话:“福星啊,挣多少钱哪,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得了!”更有甚者放出狠话恐吓他。

在威逼利诱下王福星不为所动,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确保验收结果公平公正,为营林资金的合理支出提供准确依据。自2018年以来,他在全体验收队同志的配合下,累计完成林业局森林抚育验收175.22万亩,补植补造验收、造林绿化、义务植树、退化林修复、低产林改造验收13.9万亩,为全面提高营林工作质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用深情书写坚守奉献 以忠诚筑就无悔人生

营林生产场地大多数都在深山的“无人区”,电话信号不好,能不能打电话要看天气、碰运气。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他经常性地“断线失联”和“不见人影”,尤其是冬季生产和验收季节,他早出晚归,妻子抱怨他把家当成了旅店,什么忙也帮不上。

2012年1月,王福星的母亲因脑梗住院,需要家人护理照料。“这时正是中幼林抚育验收的繁忙季节,山场各作业点陆续完工等待验收撤点回家过年,如果我请假势必影响工作进度,影响职工与家人团聚。”王福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家庭和工作两不误,他和妻子换班照顾老人,妻子白班,王福星夜班,以致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母亲康复出院的那一天,他还在山场验收,由于连日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休息不好,王福星晕了过去,同事们把他背回了作业点的帐篷休息。

“说句心里话,我也会想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王福星说,自己的心情就像常常赞美军人的那几首歌唱得一样,但为了这份事业,他愿意坚持下去。虽然他已经退役多年,但军人的情怀和担当他没忘,建设祖国的初心他没忘,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没忘。他说:“尽管离开了军营,但我仍然按照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走出军营,大山就是我的阵地。28年的工作历程,我踏着先辈的足迹,誓要让大兴安岭的天更蓝、水更清、大山常披绿,让后世子孙永享这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