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有礼”:林间剩余物变身文创精品——记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文创工作室

2025-08-21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力

狐狸的狡黠、狼的威猛、松鼠的灵动呈现于“皮”上,白桦树的挺拔与林间飞鸟的轻盈相映成趣,仙鹤伫立岸边、水草摇曳的场景栩栩如生……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岭上有礼”文创工作室一件件充满自然野趣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巧妙利用可持续经营剩余物,开设了“岭上有礼”文创工作室。工作室将桦树皮、树根等林间“寻常物”转化为承载大兴安岭特色的文创精品,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成为展示林区风貌的生动窗口。

工作室的三位主创设计师是青年设计力量的代表。他们以大兴安岭本地动植物为原型,选取经过分层剥离的桦树皮,在烙烫工艺下,通过素描手法勾勒轮廓,融合剪、刻、烫、染等多种技法,呈现出立体层次感,将林区动植物的野性与生机诠释得淋漓尽致。

兴安林场职工钟婧麒,201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专注于烙烫工艺的探索。她的作品以写实为主,通过放大动植物的特色让作品更形象更生动。“创作的难点在于顺应树皮肌理设计构图,最费时的是分层剥离树皮以呈现层次感。”钟婧麒坦言,烙烫过程对技艺要求极高,“电烙铁温度要精准控制,过高会烧焦树皮,过低则无法显色;走笔必须快速流畅,落笔便不能修改,十分考验美术功底。”

文创工作室也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黑龙江财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代咏琪,将工作室视为创作的热土,每日沉浸于桦树皮画的创作中。她介绍,桦树皮画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自然质朴为特色,保留了桦树皮的天然纹理与色泽,“目前已完成未裱相框的作品19件,裱框作品8件,每一件都在诉说大兴安岭的故事。”

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完成,每件作品需历经多道工序。为提升创作效率,兴安林场自购了台式钻床、相框机等7台设备,为工作室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工作室已销售文创产品80多件,深受游客青睐。来自四川成都杨茂萍游客评价道:“这些文创产品巧妙融的入大兴安岭的特色元素,生动展现本地动物的野性与神态,传递着大自然的韵味,是有意义的纪念品。”

如今,“岭上有礼”文创产品正以独特的工艺、鲜明的地域特色,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带着“林海印记”的文创产品,感受大兴安岭的生态之美与人文底蕴。

image.jpg

李壮正在创作桦树皮画。

image.jpg

栩栩如生的桦树皮烙烫画。

image.jpg

风格各异的文创作品有序摆放在工作室的展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