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阅读润童心 实地研学助成长——大兴安岭“三日书香之旅:红色浸润·实践赋能·让孩子与书籍温暖相遇”暑期阅读研学夏令营活动首日侧记

2025-08-28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闫捍江

8月25日上午,大兴安岭地区图书馆前洋溢着青春朝气,10名来自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早早集结完毕。他们手中紧握着精心挑选的书籍,眼神里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地委宣传部、加格达奇区委宣传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承办,地区图书馆与黑龙江少儿出版社协办的“三日书香之旅:红色浸润·实践赋能·让孩子与书籍温暖相遇”暑期阅读研学夏令营,在此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三天里,孩子们将开启一场融合红色阅读与实地研学的精彩旅程。

上午9时整,夏令营开幕仪式在地区图书馆举行。现场老师生动讲解了活动规则和安全事项,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行程安排与活动意义。仪式上,老师还为每位学生送上了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精心准备的图书和文创产品。随后,孩子们共同观看了铁道兵故事分享视频,收获了书香的惊喜与精神的启迪。

开幕仪式结束后,红色文化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前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道兵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讲解员深情讲述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时的英勇事迹,孩子们专注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感人瞬间。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围绕“今天的幸福生活,与铁道兵精神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孩子们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传承铁道兵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现场氛围热烈而庄重。

小学生高铭晨的太姥爷就是第一批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老党员,高铭晨眼眶微红地说:“以前常听太姥爷讲起当年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日子,今天站在纪念碑前,才真正懂得了太姥爷说的‘流血流汗不流泪’有多不容易。以后我不仅要好好读书,更要把太姥爷那辈人的精神传下去,做个能为家乡、为国家出力的人。”

下午,孩子们走进加格达奇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启了一场“安全知识践行”之旅。此前,他们已收到提前发放的《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读本》节选内容,带着“书中提到的逃生方法有哪些?”的疑问,在消防员的专业带领下参观消防设施、学习消防知识。在现场实操环节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逃生技巧,深刻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逻辑,安全意识也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升。同学们兴奋地说:“以前看书里说‘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总觉得是纸上谈兵,今天亲手试过才知道,原来每个细节都很重要。这种‘先读书、再动手’的方式,比单纯看书有意思多了,我们特别期待明天的活动。”

当日下午,孩子们返回地区图书馆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采用“事件+感悟”的模式,回顾并记录当日红色之旅与消防体验的收获,帮助他们系统梳理一天的所学所感。随后的自由分享环节热闹非凡,小学员们轮流分享自己带来的书籍,讲述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以及阅读中的体会,其他同伴认真倾听并积极交流,浓厚的书香在交流中弥漫开来。

学生家长也纷纷为此次活动点赞。家长张女士说:“平时孩子总抱着手机刷短视频,让他看书很困难。这次夏令营把‘读书’和‘研学’结合起来,孩子每天晚上都主动跟我分享当天的经历,还说‘原来书里的故事能在现实里找到答案’。看着他对阅读兴趣增加,还学到了红色精神和安全知识,作为家长真的特别欣慰,很感谢主办方给孩子这样难得的成长机会。”另一位家长王先生补充道:“铁道兵精神是大兴安岭的宝贵财富,以前想给孩子讲解,但担心方式太枯燥。这次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和互动讨论,孩子不仅听懂了故事,还能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进行思考,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家长单向说教效果好得多,希望以后能多办此类寓教于乐的活动。”

据了解,本次夏令营创新采用“红色阅读+实地研学”的融合模式,以阅读为核心纽带,邀请本地文化名家进行好书推荐与阅读指导,同时组织实地参观、体验等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走出书本、亲近自然与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激发阅读热情,从书籍、历史和实践中汲取成长力量。活动精心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2名家长志愿者、1名红色文化讲解员及1名医疗工作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后续两天里,孩子们还走进了老体育馆、大兴安岭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格达奇区民俗博物馆等场所,在科普体验、自然探索、艺术创作与民俗探寻中深化阅读感悟,点亮心中的阅读之光。

image.jpg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活动规则。

image.jpg

孩子们参观铁道兵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