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的是秋菜 藏的是岁月温度——我区秋菜储备季见闻
□文/摄 本报见习记者 赵怡贺 秋日的大兴安岭,气温骤降,但全区各地小区广场、居民楼道里,白菜、萝卜、土豆……一些易于储存的秋菜占据了一席之地,腌酸菜、咸菜,晾晒干菜,忙碌的身影、丰盈的秋菜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大街小巷升腾起鲜活的“烟火气”——这不是简单的买菜储菜,是林区人刻在骨子里与寒冬的默契约定,是把秋日的丰饶与暖意,妥帖“囤”进窗台、楼道与冰箱的生活智慧。 清晨的早市,是囤秋菜的“主战场”。载重卡车刚在街角停稳,裹着晨霜的白菜、萝卜便被商贩麻利地卸车,码成齐腰高的“菜山”,霜花在菜叶上还未散尽,就引来了早起的居民。“来看看这白菜芯儿,都瓷实着呢!晒透冻上,存到明年开春没问题!”摊主的吆喝声刚落,几位裹着厚外套的阿姨已蹲在菜堆前,指尖轻敲白菜帮子,听着“咚咚”的声响,便爽快定下一整袋。不远处,装土豆的编织袋垒得像小山,居民们扯开袋角,挑拣着表皮光滑、个头儿匀称的土豆,纷纷买上几十斤,仿佛要把冬日的踏实感一并装回家。 居民楼的楼道里、小区广场上,是囤菜的“露天展示区”。加区铁路北小区的吴阿姨正和老伴儿忙着晾晒刚买的白菜。家住一楼的他们早把窗前空地打扫干净,当成专属的“晒菜场”。白菜在阳光下晒上两三天,褪去表面水汽,再一层层码进腌菜缸,每层撒上粗盐,吴阿姨笑着说:“这样腌出的酸菜,冬天炖排骨,那鲜味儿能飘满楼道!”小区栏杆上,一串串红辣椒像小灯笼似的挂着,与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萝卜、大葱相映成趣。年轻的李女士正跟母亲学腌酸菜,她揉着手里的白菜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囤菜麻烦,现在看着这些菜,心里才懂什么叫踏实的温暖。” 如今的大兴安岭,超市里四季鲜蔬不断,冷链物流让南方果蔬直达林区,可东北人囤秋菜的习惯,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这一筐筐、一袋袋秋菜,装的不只是过冬的食材,更是对传统生活的坚守,对安稳日子的期盼。当第一片雪花飘落林海,窖里的白菜依旧清脆,坛里的酸菜透着酸爽,锅里的豆角炖排骨冒着热气——这场秋日里的“囤菜忙”,早已化作林区人冬日里最暖的“烟火里的安心”。 居民正在选购秋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