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甲型H3N2流感 防护重点要牢记 地区疾控中心发布流感科学防护指南
本报讯(韩振国 全媒体记者乌日娜)近日,记者从地区疾控中心获悉,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区流感活动已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今年流感季较往年提前到来,预计感染人数将显著增加。更需警惕的是,当前我区流行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与去年主导的H1N1差异显著,其更易侵袭年轻人,部分患者初期症状隐匿,且人群普遍缺乏针对性免疫力,叠加近期气温“过山车”式波动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病毒传播风险大幅攀升。为帮助全区群众科学应对,地区疾控中心迅速发布预警提示,切实筑牢健康防线,助力全区百姓远离流感侵袭。 认清甲流特征,早识别早处置。甲型H3N2流感的核心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同时常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传染性更强、全身症状更突出,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肥胖人群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属于高危群体,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需重点做好防护措施。 强化科学预防,筑牢健康屏障。预防流感需多措并举,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最有效的手段是优先接种流感疫苗,三价、四价流感疫苗均能对H3N2毒株提供有效保护,专家建议无接种禁忌的6月龄以上人群每年常规接种,且尽量在10月底前完成,以尽早获得免疫保护。要做好日常防护,外出及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坚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开展户外运动,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重点做好头颈、腹部保暖,降低感染风险。 校园防控联动,共筑安全防线。针对校园人员密集、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学生、家长与学校需协同配合,筑牢校园流感防控防线。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处置;在做好保暖的基础上,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开窗通风,对教室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表面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若发生传染病须及时开展终末消毒;学生须养成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健康监测,并主动向班主任报告患病信息和病情进展,确诊传染病后须遵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休息,不带病上课,复课前须经校医核验合格。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开展心理疏导,提升师生和家长的防病意识与应对能力。 地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全区群众积极践行科学防护措施,主动做好健康管理,共同抵御流感侵袭,守护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