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有“道” 点“绿”成“金”——加区以“生态”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5-09-02


   

image.jpg

工人们将晾晒好的赤芍装进脱粒机。 本报全媒体记者 潘丰博 张凤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凤娇

夏末秋初,山风送爽,林莽飘香。近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采访团深入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区,探访乡村振兴与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一朵朵芍药花、一颗颗蓝莓果,正悄然成为富民强区的“金钥匙”。

蒙蒙细雨中,采访团乘车驶出加格达奇城区,沿着蜿蜒的乡道前行,两侧的树林密密匝匝,约20分钟后,连绵的药田从绿意中浮现。采访团到达位于白桦乡加南村的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时,理事长李伟早已站在田埂边等候,这位“80后”返乡创业者,脸上带着朴实的笑意,黝黑的皮肤见证着他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

在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赤芍、金莲花、防风等各类中药材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绿叶间,饱满的赤芍果挂满枝头。李伟告诉记者,眼下正值赤芍种子采收的黄金期,“这些都是五六年的赤芍结的种子,颗粒饱满、成色好,预计能采50多吨,经济效益200万元左右。”李伟一边查看花籽的品质,一边乐呵呵地算起了收益账。

说起种植中草药的缘由,李伟打开了话匣子。2019年,他经过深入考察和市场调研后,决定返乡规模化种植中草药。“当初回来干这行,看中的就是咱家乡这好山好水,这气候、这土壤,天生就适合种药材,山里的野生药材更是多到数不清。”李伟的话语里满是实在,“我寻思着,不能让这么好的资源白白闲着,得把它变成真金白银,带着乡亲们一块儿把日子过红火!”

李伟的合作社成立后,先后从加南村60户村民手中流转土地3700亩,土地流转费用远高于市场价,村民们从闲置的劳动力变成了“上班族”。如今,合作社的影响力不断辐射,已拓展至周边3个村落,中药材总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种植基地流转土地已经超过1万亩,种植了赤芍、金莲花、防风、白藓皮、苍术等六大类36个品种的中药材,成功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有租金,合作社干活有工资,一年下来比以前能多挣三四万。这不,前一阵儿给我家孩子换了台电脑,还买了辆车。”这几天,加南村村民赵文山带着30来个工人每天5点就开始采收赤芍籽。四年前,他还是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如今已成为合作社的领工,负责药田和温室大棚的经营管理。他感慨道:“在这儿守家待地的,一起干活儿的都是老熟人,现在这日子过得真得劲儿!”这句质朴的东北话,道出了无数农户共同的心声。

说话间,几名提着采摘篮的游客钻进温室大棚,不远处的农家乐飘来饭菜香。“6月到8月,基本上每天都能来3000余名游客,碰上露营的人,我们还免费提供水电,游客多了,咱们的农家乐、村民的瓜果摊也跟着火了起来。”

今年8月初,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关键一步——与几家药企正式签订合同,联手共建中药饮片加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大突破。”李伟说,此前合作社主要聚焦种植,如今有了加工厂,才算真正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关键环节,实现了产、供、销产业链一条龙,可以长期带动100余人就业。谈及未来,李伟满怀信心地提出更宏大的愿景:“我们计划建设一个集种植、加工、研发、旅游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让更多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北药文化。”

与此同时,在大兴安岭百盛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另一幅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展现。“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我们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野生蓝莓,我们拿一颗按在纸巾上,你会发现它的汁液颜色很深,这是因为野生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是种植蓝莓的4~10倍……”采访团到达时,董事长孙景波正对着直播镜头热情推介着自己的产品,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为“百盛蓝莓老孙”的创业者,至今已深耕蓝莓产业18年,全网粉丝超过30万。聊起最骄傲的成绩,孙景波打开手机里的销售记录,屏幕上的数据格外亮眼:2024年5月19日,百盛蓝莓在哈洽会的单场直播销售额达到85.8万元。

“先有好原料,才有好产品。全国约90%的野生蓝莓都产自大兴安岭。最开始我们的蓝莓都低价卖给了外地人,他们再把加工好的产品高价卖给我们……”谈起创业初心,孙景波眼里闪着光,又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咱不能守着金山却只当搬运工,得让咱大兴安岭的蓝莓,打出自己的名堂!”

孙景波的确做到了。百盛蓝莓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依托大兴安岭优质野生蓝莓资源,成功研发出野生蓝莓有机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及冻干粉四大类30余种产品。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和有机认证体系,企业实现从原始采集到现代化生产线、从传统经销到直播带货的跨越式发展,让大兴安岭的“蓝色瑰宝”走出林海,实现从“养在深闺”到“名贯九州”的华丽转身。

2024年,百盛蓝莓产值突破3000万元,蓝莓原浆入选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今年,百盛蓝莓入选黑龙江省博士创新站建站单位,并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共同推动“寒地益生菌种资源挖掘与安神益生菌产品创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让“小蓝莓”真正成长为带动家乡发展的“大产业”。

记者手记

绿意生金处 最是人间好光景

踏上加格达奇的土地,没有激昂的标语口号,却处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机”:土地里蓬勃生长的希望、车间里热气腾腾的红火、人们眼角眉梢藏不住的喜悦……在这里,“绿色转型”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是长在田里的赤芍、结在枝头的蓝莓,更是老百姓腰包里的实在收入。

这里的产业发展,始终伴随着生态的底色。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没有破坏山林,反而让土地更值钱、让农民更挣钱;蓝莓的深度开发没有透支资源,反而让山珍走出深林、溢价增值。生态与生计,在这里不是权衡与取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更给这些生态产业添了底气,让李伟和孙景波这样的创业者大展拳脚,把家乡的“绿”酿成民生的“甜”。

临别时回望,赵文山的笑声、李伟的规划、孙景波的笃定仍在耳边。突然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写在大地上的绿色诗篇,是照进百姓生活中的温暖光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在大兴安岭的田埂间、山林里,结出的一枚枚浸透着生态底色与民生温度的甜果子。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加格达奇区正用生态的画笔、产业的墨彩、民生的温度,在兴安大地上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而这幅画卷,还在继续铺展,向着更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