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临时停靠”变为“深度打卡”——新林区塔源镇“森朴落”服务中心转型发展见闻
□本报见习记者 李心宇 全媒体记者 王欣丽 王舜 史泰龙 8月的兴安岭秋意渐浓,松脂清香伴着微凉清风漫过莽莽林海。近日,“沿着总书记足迹”采访组沿G111国道行至新林区塔源镇“森朴落”服务中心,刚踏入这片被林海环抱的空间,便被眼前“林在景中、景随路延”的景致所吸引——这处藏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服务节点,正以全新姿态迎接往来旅人。“森朴落”取“森林中朴实无华角落”之意,如今正凭借独特文化底蕴与多元业态践行“路在景中,客在心中”的服务理念。 功能升级 从“临时停靠”到“多元体验”的跨越 “真没想到服务区能美成这样!”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倚在观景栏杆上眺望远方,阳光下,绵延林海翻涌着绿浪,光影在林间跳跃,她的手机相册里已存满“随手拍”的美景。 曾经的公路驿站,不过是旅途中“歇口气”的临时站点,如今的“森朴落”服务中心,早已跳出传统服务区的框架,蝶变为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我们不再是单纯的‘休憩站’,而是集美食民宿、休闲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区化综合服务区。”塔源镇人民政府科员刘思瑶向记者介绍,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歇脚,更能沉浸式感受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温度。 功能升级带来的效益实实在在,2023年至今,“森朴落”服务中心接待游客人数150万人次,带动周边乡镇餐饮、民宿消费增长20%;服务中心林下产品销售额已突破80万元,黑木耳、蘑菇、蓝莓果干等山货,成了游客争相带走的“林海馈赠”。更让当地人欣喜的是,服务中心16名工作人员曾经需要远赴他乡谋生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历史凝眸 在纪念馆里触摸林区记忆 “森朴落”服务中心的珍贵,在于它没有让林区的奋斗历史被遗忘,而是借助华罗庚林业情怀纪念馆,将过往的故事悉心收藏、静静诉说。 20世纪60年代,大兴安岭的林间还回荡着油锯的轰鸣,彼时林业生产面临“效率低、损耗大”的难题。华罗庚教授带着“统筹法”“优选法”走进塔源林场,他蹲在伐木工人身边,拿着纸笔拆解伐木、集材、运材全流程,将复杂工序梳理得条理清晰,用科学方法为林业生产提质增效。 纪念馆藏于“森朴落”服务中心一角,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磨损的油锯、手写的统筹法演算稿、工人与华老的合影,都在诉说着林区开发建设的峥嵘岁月。“华老蹲在雪地里和工人一起算工期、优化流程的场景,至今仍是老一辈林区人难忘的记忆。”刘思瑶指着照片向记者讲述,驻足的人们凝视着影像,仿佛能透过时光,触摸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开发年代。 动人的故事让这里不再是冰冷的陈列馆,更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年轻人读懂林区的奋斗根基,让老一辈重温青春岁月,也让“科学兴林、实干富民”的精神,在往来人群中悄悄传递。 艺术新生 桦树皮上绽放的林区之美 如果说纪念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那森林艺术馆里的创作,则让林区的美有了更鲜活、可触摸的表达。 曾经,桦树皮是塔源人家家户户用来生火的“边角料”。如今,在“森朴落”服务中心的森林艺术馆里,它成了记录兴安岭岁月的天然“画布”,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这门手艺是以火为笔、以皮为纸,火候差一点,颜色就偏了,力度没掌握好,树皮就会焦。在非遗烙画传承人蔡永丽的工作台前,总是围着不少好奇的游客。作为土生土长的塔源人,蔡永丽2014年从学习素描起步,慢慢摸索出将林下剩余物变废为宝的道路。树皮、树根在她手中,能变成绘有林海松涛、珍禽异兽的艺术品。 “游客喜欢把烙画当作礼物带回去,我也希望通过这门手艺,让更多人知道,大兴安岭不只有林海,还有这么多藏在细节里的美。”蔡永丽一边说,一边手下生花,烙铁划过之处,一根根松针在桦树皮上缓缓“生长”,纹理清晰、灵气十足。在这里,自然的馈赠与非遗传人的相遇,使林下剩余物变成了承载文化的艺术品,也让林区的美,有了可带走、可收藏的模样。 时代意义 不只是驿站,更是林区 转型发展新名片 如今的“森朴落”服务中心,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公路服务区,它是大兴安岭“交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林区从“伐木取材”到“生态文旅”转型发展的缩影。 它让过往的车流停下脚步,让游客从“匆匆路过”变成“愿意停留”——在品尝铁锅炖的鲜香、选购山货的欣喜、参观纪念馆的沉思、欣赏烙画的惊叹中,读懂大兴安岭的自然之美、历史之厚与人文之暖。同时,它也为当地人搭建了就业增收的平台,让林下资源变成“致富财富”,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文旅发展的红利,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林区百姓的金山银山。 一路向北,林海相伴;一路温暖,初心不改。“森朴落”服务中心的故事,是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理念的鲜活注脚——它让“路”不再只是通行的载体,更成了连接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发展与民生的纽带。在这里,每一次停留都不只是旅途的间隙,更是一次与林区的深度对话,而这份对话,正让大兴安岭的魅力,沿着公路向更远的地方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