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站谢幕 轨道上新——最北电气化铁路改造为八万里兴安提速
     □本报全媒体记者 祁珊珊 顾莹          随着我国最北电气化改造工程——富裕至嫩江至加格达奇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承载着大兴安岭人记忆的加格达奇站原站房近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建过渡站房同步启用,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接,为铁路升级改造工程筑牢服务保障根基。作为我区重要的运输核心交通枢纽站,这座老站房见证了林区56年的沧桑巨变。     “发往哈尔滨方向的K7042次列车即将开始检票,这是本站最后一趟列车。”——伴随着检票员清晰的播报声,K7042次列车缓缓驶离加格达奇站。这座1969年1月1日正式投运行的我国最北一等站,就此圆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候车室内,仅剩两排等待搬运的椅子,搬运人员默默搬运座椅,与昔日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形成鲜明对比。     10月18日凌晨1点,加格达奇新建过渡站房正式启用,第一批乘客有序通过安检、候车、检票。“好找、宽敞、明亮、温暖”是新站房给旅客的第一印象,新站房从老站房手中完美接过“接力棒”,让常年通勤的铁路职工感触颇深,加格达奇车务段职工苗德雨坦言:“前几天从老站下车,那条路我走了十多年,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下车后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想再看看这栋楼,它陪伴了我们太多时光。”对于铁路电气化改造,苗德雨充满期待:“以前坐高铁就盼着家乡也能有,现在电气化来了,相信这只是开始,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站房的候车区里,来自江苏的陆刚正拿着手机,给身边爱人分享他拍摄的原站房风景壁画。“我知道老站要停用了,特意拍下来留作纪念。”陆刚的话语里满是深情,“20多年来,我每年都来大兴安岭,17岁就扎根这儿,把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对这火车站、这壁画,我有着说不尽的感情。”他的心声,正是无数“兴安建设者”的共同写照。     过渡站房的贴心服务,赢得了各地旅客的纷纷点赞。来自山东的游客徐普笑着说:“来的时候坐的飞机,回去特意想体验下绿皮火车。外面天寒地冻,没想到新候车室这么暖和亮堂,比预期好太多!跟这的老百姓一样,热情又暖心。”     本地居民杨丽佳更是难掩喜悦:“作为大兴安岭人,太盼着铁路电气化升级了!以后提速了,出门办事、旅游都方便多了。”     在外地上学的呼中区居民张译匀充满憧憬:“以前从这去学校要花一天半时间,听说提速后当天就能到,省时又省力。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毕业后我一定要回来,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建设出份力!”     ……     凌晨1时07分,过渡站房启用后的首趟列车K5172次缓缓驶入站台,新站房即刻开启忙碌而有序的服务模式。加格达奇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964年,八万铁道兵毅然挺进这片“高寒禁区”,用钢轨为林区铺就了希望之路。从此,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全靠这条“生命线”,滋养着加格达奇从无到有、由兴而盛。如今,北山之巅那座全国唯一的铁道兵纪念碑静静矗立,见证着铁路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变迁。而此次铁路电气化改造,不仅将大幅提升出行速度,更将为八万里兴安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让这片绿色林海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