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岭暖意生 沃土民生兴——我区“十四五”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回眸
     □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兴安寒岭凝初心,岁月鎏金筑民生。站在我区发展的时光坐标回望,“十四五”期间,地委、行署将民生保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同步推进多领域民生服务提质增效。我区民生领域的温暖印记愈发鲜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医保惠民守初心 改革提质惠民生     “以前看病报销要跑好几个窗口,等好几天,现在医院直接刷社保卡就能结算,医保政策越来越贴心!”近日,前来地区人民医院看病的李阿姨说:“听说现在跨省看病也能直接报销,这政策真是说到咱们老百姓心坎里了。”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我区医疗保障服务升级带来的民生温度。“十四五”期间,我区医疗保障领域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筑牢保障底线、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医保工作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     全民参保是夯实保障根基的关键一环,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2025年度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32.85万人。2023、2025年度位居全省十三个市地第一名,多措并举实现“应保尽保”;做实地级统筹夯实托底保障,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梯次减负功能,同时联动商业保险,实现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精准帮扶。全力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1.5万人左右,医疗救助基金年平均支出1100万元左右,确保托底保障更加坚实。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加强两定机构管理、做好医保暖心服务等工作,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努力打造便民高效幸福医保。”地区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斌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建成医保服务站,累计建设全类型医保服务站636家,实现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目标;开通临时外出就医人员门诊、住院省内免备案直接结算和零星报销邮寄办服务,门诊慢性病实现跨县(市、区)鉴定,25种慢特病享受省内异地直接结算;与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转诊人员信息共享机制,缓解呼玛县患者省外转诊不方便问题。授权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北安院区、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我区参保群众开展精神类门诊特殊治疗(重症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出院即鉴定工作,解决我区无鉴定机构问题,让群众少跑腿。     此外,我区医保领域其他重点工作同步推进:     ——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结算按病种付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优化调整相关政策。全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从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生育津贴支付天数由98天提高至158天;将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给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通过加强准入、分级管理、解除违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协议等措施,落实非公立定点医药机构分级管理。     ……     从参保扩面到服务升级,从基金监管到待遇优化,我区医疗保障领域始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用一项项扎实举措、一次次服务升级,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为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医保力量。     “医”心为民强服务 砥砺奋进促健康     “以前转诊得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省里专家看诊,太方便了!”这是“十四五”期间,我区群众就医体验的真实写照。地区卫健委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在医疗服务提升与公共卫生建设上精准发力。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区以“让百姓享受优质医疗”为核心。一方面,建立全省首家就医服务中心,组织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省内外优质医院合作,累计转诊急危重症患者700余人次;通过远程问诊等方式,让百姓在区内就能享受优质诊疗,2024年门急诊患者同比增长5.7%,转诊患者同比降低6.8%,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落地我区。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卫生健康组团援助政策,省内10家三甲医院帮扶全区12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新项目、新技术100多个,填补多项县域诊疗技术空白,地县两级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二级甲等医院。     公共卫生服务同样成果显著,为全民健康筑牢根基。在慢性病防控上,与高校、医院等协同开展“寒冷地区中老年人慢病队列研究”“高寒地区肿瘤队列研究”及结直肠癌筛查,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呼玛县和漠河市获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上,连续多年出色完成省、地绩效评价,2023年获全省综合排名第二。此外,地县两级疾控体系改革完成,队伍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多次斩获佳绩;家庭医生签约率、满意率居全省前列;食源性疾病监测范围扩大,指标排名居全省前列。母婴安全行动不断深化,连续十余年无孕产妇死亡发生,新生儿死亡率等妇幼核心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细数“十四五”卫健硕果,民生温度十足:2024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流感疫苗12587支,为林区百姓节省资金193万元,老年人流感报告发病数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45%;我区开展的HPV疫苗与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双苗”惠民行动覆盖人群为全省最广,实现健康保障新突破。在全省首创免费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做法在全省推广,婚检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不断完善。大兴安岭地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封顶已完成,预计年底竣工。     改革赋能优服务     便民利企暖民心     “以前办退休得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一个窗口交次材料就搞定,太省心了!”谈起“十四五”期间的办事变化,我区企业职工李女士的感受颇具代表性。近年来,地区人社局以改革破堵点、以创新拓路径,持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与效率,让群众和企业切实享受到便利。     在社保缴费领域,我区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2024年4月起,参保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无需多头奔走,仅通过税务部门就能完成申报缴费,流程大幅简化。同时深化“一网通办”建设,针对企业参保登记、职工工资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设置等高频事项,加强线上办理宣传与现场指导,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群众退休办事需求,我区紧抓全省“退休一件事”快审快办试点机遇,将涉及6个部门的12项业务整合纳入“一事集成”,退休审核、养老金申领、医保在职转退休等事项实现“一次申请、一网受理、一链办理”。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退休一件事服务窗口”8个,线上办理业务3564笔,办结率稳居全省前三。此外,我区还成功获批全国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参保人员凭社保卡即可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工伤住院医疗、康复及辅助器具配置费用,人社服务的温度与速度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除了医疗、人社领域的显著突破,“十四五”期间,我区在教育、养老、司法等民生领域同样多点发力、齐头并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     ——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区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确定16所试点校先行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学方式变革。目前,16所试点校已全面完成小班化班级环境建设。     ——为守护高龄老人安全,我区为80周岁及以上符合条件的高龄老年人统一参保“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经排查,全区符合条件老人共10837人,截至3月底,已全面完成本年度参保工作,108.37万元保费均由各县(市、区)承担。     ——我区建立大兴安岭地区调解中心,打造一体化纠纷解决功能区,该中心自2025年4月1日揭牌投用以来,已收到案件243起,其中调解成功122起,为群众高效化解矛盾、节省维权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     “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的每一项进展连着民心、系着民意。从医保的便捷结算到卫健的健康守护,从人社的就业保障到多领域的普惠服务,我区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的幸福更具体、更可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最坚实的民生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