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遇见生命的辽阔

2025-10-31


   

□管淑平

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人相遇,有人别离,有人走近,有人走远,但请不必为此感到慌张和迷茫,在前行的路上,书籍始终如良师益友般相伴,不离不弃。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书籍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以恒定的光芒为我们指引方向。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宛如与前辈促膝聊天。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与之高谈阔论、把酒言欢,进行灵魂的沟通。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美好的遇见。细想,古往今来的能人志士,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胸藏文墨,然后才会有一番见解和作为的?

读书,恰似推开一扇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庞大、奇幻的宇宙,它承载着作者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血脉,更闪烁着科学探索的光芒与艺术灵感的刹那火花。翻开书页,我们可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对话,聆听哲人的教诲,洞察匠人的探索,欣赏诗人的苦心吟唱。无论是孔孟之道的深邃,还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人物的浪漫与激昂,或者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玄妙,或者是梵高画作背后所呈现出来的炽热与执着,或者是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世纪》展现出的精细与恢宏……那些文字、书籍、画本,通过我们的视觉,通过我们的感知,跨越时空,才有了心灵的碰撞。读书,使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加辽阔的天空。

读书,是一种无声的遇见,也是一场灵魂的滋养。我想,最能让人身临其境,又能滋养灵魂的,莫过于那些厚重经典的小说。读《红楼梦》,我们随黛玉葬花感知生命的凋零之美;读《简·爱》,我们在主人公简·爱的挣扎中看见独立自尊的光芒;读《活着》,于朴素的文字间触摸福贵历经苦难仍倔强不屈的脊梁。每一次阅读,都是心灵与人格的双重淬炼。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永远鲜活。翻阅书页,人类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与生命经验便如画卷舒展在我们的眼前,清晰而厚重。这些宝贵的东西,如今重新汇集到我们身上,影响着我们。

而在节奏匆匆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多读书。有人说,白天要在单位忙着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又要陪伴家人、照顾子女,哪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可是,我常看见许多忙碌的身影——他们下班归途,指尖熟练地划过手机屏幕,沉浸于短视频的碎片狂欢。时间从未缺席,只是常被碎片切割。我偶尔也会刷刷手机,但是,盯着冷冰冰的一块屏幕,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资讯轰炸,不一会儿,眼睛酸胀,思绪错乱,更加烦躁。

后来,我又重新翻阅纸质书籍,总随身带着一支笔,阅读的时候,简单地圈点勾画,或是做一些摘录与札记,心灵,又变得宁静。那份难得的宁静,是我在电子阅读中找寻不到的。诚然,不可否认在新媒体时代,电子阅读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阅读也不受时空的限制。我想,电子阅读对于长时间旅行的人,也是一种不错之选。而我生性喜静,我独爱纸质书籍摩挲的温度。书籍,如同一片精神的桃花源,让我们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获得思绪的安静、心灵的沉淀。

读书丰富的人,灵魂中似乎都带着一种静气。他们不管到哪里,你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儒雅的气场。即便像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在他们的眼里,似乎也微不足道。因为通过读书,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是是非非,无数次的风霜雨雪,稚嫩的心灵,早已经被淬炼得愈发坚韧。

人生终要启程,登山,观海,用双脚走遍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我想,在与世界坦诚相逢之前,愿我们先静心读书,让书香浸润眼界,让文字滋养情操,让智慧沉淀为生命的厚度,如此,方能在相遇时,以更辽阔的灵魂,拥抱更辽阔的灵魂,拥抱更丰盈的世界。